《漂泊的心灵——马勒第四交响曲》音乐欣赏
发布日期: [2013/10/31]  人气指数: [2763]  
   青交将在10月31日晚7点在人民会堂举办《漂泊的心灵——马勒第四交响曲》音乐欣赏讲座,详细介绍奥地利作曲家马勒的人生经历、音乐风格、音乐语言及交响曲的分析,由指挥家徐学敏主讲。
马勒共写了十一部交响曲、四部乐队伴奏的声乐套曲、一部清唱剧及五首歌曲。马勒的交响曲在形式上具有构思宏伟,规模庞大的特点,在风格上,他力求发展维也纳古典交响乐的传统,作品现象鲜明,题材渊源于维也纳民间风格性音乐,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
   第四交响曲本身的灵感均来自该交响曲末乐章的那首歌曲。末乐章的歌曲名叫“天堂般的生活”。马勒早就对这首歌构思了多年,用了一首叮铛儿歌“三个天使”安插在第三交响曲的柔板末乐章之前作为替代,而将这首构思多年的“天堂般的生活”用在了第四交响曲的末乐章。第四交响曲以倒叙的方式写成,以天堂为主题的末乐章率先定稿,前三乐章均由之衍生而来。也许可以将前三个乐章理解为对人间的天堂生活的描写。第一乐章描写的是世俗凡人的幸福生活,欢快乐天,兴致勃勃。第二乐章则是一段死亡之舞,以孩童式的眼光看待死亡的恐惧,小提琴故意夸张跑调,表现死神的狰狞阴暗。随后是第三乐章,整部交响曲最优美动人的一段,宛如著名的油画《圣女厄修拉》。厄修拉的名字后来也在末乐章的歌词中直接出现了。第四交响曲之所以格外迷人,在于它的纯粹的古典主义形式。四个乐章,小编制乐队,配器中没有长号和大号。它既有反差又有继承,相当卓尔不群,对第三第四交响曲中各个小主题均进行了非常优美的发挥。第四交响曲也是马勒所有作品中最具民歌风的一部,乐曲结尾时天堂的场景实在是动人,马勒只用了寥寥数笔便达到了如此惊人的效果。
 
 
 
 
Copyright @ 2014 青岛交响乐团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 地址(ADD)中国青岛太平路9号 NO.9 Taiping Road,Qingdao,China   
鲁ICP备14027796号 百川信息设计制作